[譯者心得] 《電影哆啦A夢:大雄的地球交響樂》:音樂與劇情交織的視聽饗宴

◎本文同步刊載於哆啦A夢中文網

  本次電影是前所未見的嶄新主題──音樂。其實本來應該要在上映前就把這篇心得文寫好,但我卻直到上映檔期尾聲的現在才生出來,相信看到這篇文章的大家也都已經看過電影了吧?所以我就不贅述電影內容了,以下將會和大家分享翻譯電影時的心得與想法,但還是會提到一些劇透喔。

  可能有人會懷疑,既然劇中有大量演奏音樂的橋段,是不是會壓縮到劇情描寫?但事實上,台詞量與前幾年相比並沒有比較少喔!儘管有許多劇情解釋並未著墨太多,但整體架構依舊相當完整,是一齣兼顧劇情與音樂的饗宴。雖然我對音樂領域不熟悉,但可以看出人物的動作都能對上節奏,作畫十分用心。此外,能在劇中聽到大家一展歌喉也相當有趣!靜香還秀了一手真材實料的鋼琴演奏呢。

  當我看到預告片提到「如果音樂消失了」,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一直無法動畫化的短篇漫畫〈無聲世界〉。劇情是為了阻止胖虎舉辦演唱會,哆啦A夢拿出「如果電話亭」把世界變成無聲的世界,大家都只能用文字交談,就不用聽胖虎的歌聲了。而本次電影中,除了大雄把音樂變不見之外,更令人震撼的是電影尾聲大家受到攻擊而被拋向外太空,原本磅礡的交響樂頓時鴉雀無聲,無論如何喊叫都沒有半點聲響。那種強烈對比之下的絕望感,個人覺得營造得非常優秀。

  這次翻譯電影前我一樣購買了日本先出版的小說版來拜讀,藉此掌握劇情走向並建立詞彙表,以便在拿到翻譯素材時能加快作業速度。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些專有名詞,我是怎麼決定翻譯的。

大雄的「No(の)」音

  形容大雄吹直笛時發出的特殊聲音。

  在預告片中小夫就提到了,這個詞的由來是「慢條斯理大雄的『No』音(のんびりのんきなのび太の『の』の音だ)」。正是因為「慢條斯理(Nonbiri、Nonki)」和「大雄(Nobita)」的日文發音開頭都是No,才會被冠上這個名字。

  翻成中文時實在無法達到這個效果,但幸好No在英文裡也是否定的意思,可以解釋成小夫在否定大雄吹出的特殊笛聲。

泛籟(ファーレ;Farre)

  這是劇中虛構的妙希卡星名詞,意思大致上等同於地球的音樂。但根據恰佩克的解釋,就連蟲鳴鳥叫或鬧鐘聲響都可以稱為「泛籟」,可見範圍比音樂更為廣泛。

  名稱由來為「開場小號Fanfare」,我翻譯時採用音譯兼譯的形式譯為「泛籟」,意指「廣泛的音樂」。

雜訊(ノイズ;Noise)

  這是電影原創的神秘生物,他們會吞食星球,而且討厭音樂。由於原文就是簡單明瞭的「Noise」,而且小夫在劇中一度以為是指噪音,因此我在翻譯時也採取直譯的方式。

  後來得知中國大陸的彩映版翻譯成「鬧音滋」,也別有一番趣味;香港則是直接用英文稱呼。

維爾圖奧索(ヴィルトゥオーゾ;Virtuoso)

  這是一個實際存在的名詞,意指技藝超群的大師。

  大雄他們使用的音樂家執照最高等級也是分為初學者、業餘樂師、專業樂師,以及最高等級的維爾圖奧索。至於為何妙希卡星和地球都有這個詞,就不得而知了。既然早在4萬年前雙方就有交流,或許這也不奇怪吧。

叮鈴鈴響叮噹(ピピっと響いた)

  米佳的口頭禪。直譯是「嗶嗶地響了」,不過「ピピっと」也可以指豁然開朗或是突然受到吸引的意思,因此這句話可以解讀為她在稱讚聲音很美妙。然而該如何翻譯出意思又保有發音節奏,讓我苦惱了許久,因為她在不同的情境下都會說出這句話,最後才終於想到了這個節奏與意涵皆相似的句子。

  順帶一提,英文版是「It went ding-ding」,或許與「叮鈴鈴」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呢。

米可娃娃(ミコちゃん;Miko-chan)

  靜香的人偶。哆啦A夢看到大家在河邊演奏之後,就把他們的玩具裝上「電腦丸」帶過來一起演奏樂器,其中一個正是靜香的米可娃娃。原型疑似為日本的「莉卡娃娃」(リカちゃん,又譯為「麗佳公主」),可以說是日本版的芭比娃娃。

  以上就是關於翻譯《電影哆啦A夢:大雄的地球交響樂》過程的一些分享。這次的電影類型十分創新,對我來說,每次翻譯電影都是學習與成長。隨著電影檔期接近尾聲,在此呼籲大家一定要把握機會走進電影院,享受由大銀幕與環繞音效設備交織而成的音樂饗宴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